湘西手工铜壶

湘西手工铜壶

作者: 心中一座桥

悬疑惊悚连载

金牌作家“心中一座桥”的悬疑惊《湘西手工铜壶》作品已完主人公:林野铜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第1龙山的铜铃异响林野的工作室总飘着股潮湿的霉像把湘西的雨季直接锁进了这二十平米的房西墙的旧书架压着半人高的民俗文最下层的《永绥厅志》封皮泛着油书脊处用红笔圈着 “盘龙山巫祝悬棺” 的条目 —— 那是三年前陈默失踪他翻烂的第三本地方窗台上的铜铃碎片搁在锦盒青铜锈色顺着纹路漫成蛛网碎片边缘还留着不规则的断裂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掰下来快递员敲门雨刚下透第...

2025-10-31 21:40:20

第1章 盘龙山的铜铃异响林野的工作室总飘着股潮湿的霉味,

像把湘西的雨季直接锁进了这二十平米的房间。西墙的旧书架压着半人高的民俗文献,

最下层的《永绥厅志》封皮泛着油光,

书脊处用红笔圈着 “盘龙山巫祝悬棺” 的条目 —— 那是三年前陈默失踪后,

他翻烂的第三本地方志。窗台上的铜铃碎片搁在锦盒里,青铜锈色顺着纹路漫成蛛网状,

碎片边缘还留着不规则的断裂痕,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掰下来的。快递员敲门时,

雨刚下透第三场。牛皮纸信封沾着水迹,收件人栏 “林野” 两个字被晕得发虚,

寄件人只写了 “苏晓”。林野拆开信封,里面是张 SD 卡,卡身贴着张便签,

字迹潦草:“盘龙山的悬棺,铜铃自己响了。”他把 SD 卡插进笔记本,

屏幕亮起的瞬间,湘西的雾气先从扬声器里漫出来 —— 不是录音,是段 4K 视频。

镜头先对着盘龙山的主峰,雨雾把山体裹成灰蓝色,半山腰的崖壁上缀着十几具悬棺,

棺身是深褐色的楠木,有的棺盖已经歪斜,露出黑黢黢的缝隙。镜头慢慢推近,

悬棺外侧悬挂的铜铃晃进画面,铃身刻着细密的纹路,在雨里泛着冷光,铃舌是半截兽骨,

垂在铃口轻轻晃。“这是昨天拍的,” 苏晓的画外音带着喘,“我蹲了三天,

就等雨小的时候拍清楚悬棺。” 镜头突然顿住,

对准最中间那具悬棺的铜铃 —— 那铃没被风吹,也没人碰,突然 “叮” 地响了一声。

声音不亮,像浸在水里的钟,闷沉沉地撞在耳膜上。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

铜铃自己节奏均匀地响起来,铃身上的纹路在雨光里隐约变了色,像是有血流过纹路的凹槽。

林野的手指顿在暂停键上,目光落在铜铃的纹路上。

那图案他太熟了 —— 三年前陈默从盘龙山回来时,

曾在笔记本上画过一模一样的图腾:底层是连绵的山形,中层是铃铛,

上层是三个交错的符号,像苗疆巫祝画的驱邪咒。当时陈默说:“这图腾不对劲,不像装饰,

倒像……” 话没说完,就接到个电话,连夜回了盘龙山,再没回来。搜救队找了半个月,

只在崖下的乱石堆里找到半块铜铃碎片 —— 就是现在躺在林野锦盒里的这块。

碎片上的纹路和视频里的铜铃能对上,断裂处的痕迹和陈默笔记本里画的图腾边缘完全吻合。

林野把视频调到 0.5 倍速,盯着铜铃响时的画面:每次铃响,纹路上的颜色就深一分,

像是某种能量在纹路里流动。他起身翻出《永绥厅志》,翻到折角的那页,

手指点在 “巫祝机关” 的条目上:“盘龙山巫祝善制声控之械,以铜为铃,刻图腾为引,

声达特定频率,可启山石之隙。” 后面还附了段注释,

说巫祝的铜铃图腾分 “唤、引、禁” 三层,“唤” 是触发机关的信号,

“引” 是指引方向,“禁” 是关闭机关的密钥。林野把铜铃碎片从锦盒里拿出来,

放在视频画面旁比对。

碎片上的图腾刚好是 “唤” 的部分 —— 山形纹的左侧缺了半块,

正好对应视频里铜铃上 “唤” 纹的完整图案。他突然想起陈默失踪前的最后一通电话,

当时信号不好,

声音断断续续:“铜铃不是防盗的…… 是钥匙…… 别让他们拿到……”“他们” 是谁?

林野盯着视频里的铜铃,铃响还在继续,镜头开始晃动,苏晓的呼吸声变粗:“不对,

雨停了,风也停了,这铃怎么还响?” 画面突然往下坠,像是苏晓踉跄了一下,

镜头扫过崖壁的缝隙,里面隐约有个黑影闪过。紧接着,扬声器里传来一声闷响,

像是有人被捂住了嘴,然后是苏晓的惊呼声:“谁?!”视频突然黑了。林野按下重播键,

反复听最后那段音频。除了苏晓的惊呼,还有个更轻的声音 —— 不是风声,

不是石头滚落,是人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说 “别碰”。那声音太像陈默了。

三年前陈默在考古队时,总爱用这种压低的声音提醒队友小心机关,

连尾音的停顿都一模一样。他摸出手机,拨通苏晓的电话。铃声响了五声才被接起,

苏晓的声音带着刚哭过的沙哑:“林哥,你看视频了?”“最后那段黑影是谁?还有那声音,

” 林野的手指敲着桌面,节奏和视频里的铜铃响重合,“是陈默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苏晓的呼吸声混着雨声传来:“我不知道…… 我当时看见黑影就跑了,

SD 卡是后来回去捡的。但那声音…… 我听陈默哥的录音,和这个很像。” 她顿了顿,

“林哥,你得过来。陈默哥可能还活着,这铜铃响得不对劲,肯定和他失踪有关。

”林野看向锦盒里的铜铃碎片,碎片上的锈色在台灯下泛着暗红光。

他想起陈默笔记本里的最后一句话:“图腾的密钥在‘唤’与‘引’之间,铜铃响时,

山会开。” 如果视频里的铜铃是 “唤”,那 “引” 在哪里?

陈默当年肯定找到了 “引”,才会被什么人留下。“我明天出发,

” 林野把 SD 卡拔出来,塞进锦盒,“你在蛮王村等我,别再靠近悬棺。”挂了电话,

雨还在下。林野把《永绥厅志》摊在桌上,

在 “巫祝机关” 的条目旁写了行字:铜铃响 =“唤” 纹激活,

需找 “引” 纹对应。他的笔尖顿在 “引” 字上,

目光又落回视频的最后一帧 —— 那帧画面虽然黑了,但扬声器里还留着半秒的声音,

不是惊呼,不是说话声,是铜铃的余响,比之前的每一声都长,像是在指引方向。

他把音频单独导出来,用软件放大频率。当频率调到 280 赫兹时,

余响里浮出个微弱的旋律,和苗疆巫祝唱的《引山调》一模一样。《永绥厅志》里写过,

《引山调》是巫祝用来指引方向的,每段旋律对应盘龙山的一个位置。林野找出苗疆地图,

在盘龙山的位置画了个圈,然后根据《引山调》的旋律,

在圈里标了个点 —— 正好是蛮王村后山的崖壁,也就是视频里悬棺所在的位置。

窗外的雨突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照进来,落在铜铃碎片上。

碎片的纹路在月光下突然亮了一下,像是在呼应视频里的铜铃。林野拿起碎片,对着月光看,

碎片的断口处隐约有刻痕,不是自然断裂,

是人为刻的 —— 刻的是半个 “引” 纹的符号。

原来陈默当年把 “引” 纹刻在了碎片上。林野的手指抚过刻痕,

突然明白陈默的意思:“唤” 在悬棺的铜铃上,“引” 在碎片上,两者合在一起,

才能打开巫祝的机关。而陈默当年肯定是发现了这个秘密,

才被人软禁起来 —— 不是盗墓贼,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比如守棺人。

他把碎片放回锦盒,

收拾好行李:笔记本、《永绥厅志》、低温喷雾上次去云南考察时剩下的,

没想到这次可能用上、还有陈默的笔记本。最后,他把 SD 卡放进钱包,

视频里的铜铃响还在脑子里转,像在催促他快点去盘龙山。出发前,

他又看了遍视频的最后十秒。这次他没停在苏晓的惊呼,而是等着那半秒的余响。

当旋律浮出来时,他跟着哼了两句《引山调》,

突然听见窗外传来一声铜铃响 —— 不是幻觉,是真的响,和视频里的声音一模一样。

林野猛地看向窗外,楼下的路灯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着树枝晃。但那铜铃响还在,

像是从盘龙山的方向传过来的,穿过雨雾,穿过城市的夜晚,落在他的工作室窗外,

像是在等他出发。他抓起行李,拉开门。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灯光下,

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落在楼梯扶手上,像个跟着他的黑影。林野想起视频里崖壁上的黑影,

想起陈默的声音,脚步没停 —— 他知道,这次去盘龙山,不只是找陈默,

还要把三年前没解开的铜铃谜,彻底弄清楚。第2章 山村的守棺人盘龙山的雨又缠上来时,

林野和苏晓的越野车陷在了蛮王村外的泥路上。车轮碾着湿泥转,溅起的泥水糊在车窗上,

把远处的村子泡成模糊的灰影 —— 那是盘龙山脚下唯一的村落,藏在竹林和杉树之间,

屋顶盖着发黑的茅草,像趴在地上的兽。“这村看着不对劲。” 苏晓推开车门,

脚刚踩进泥里就陷了半指,“你看,没炊烟。

”林野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整个村子静得像没人住,只有村口那棵老樟树的枝桠在风里晃,

树底下摆着块青石板,板上刻着模糊的纹路,像铜铃上的图腾,只是被岁月磨得快要看不清。

他摸出陈默的笔记本,翻到画着图腾的那页,

青石板的纹路和笔记本上的 “禁” 纹有七分像。“是守棺人的村子。

” 林野把笔记本塞回背包,“《永绥厅志》里写过,巫祝后代会在山脚下建村,守着悬棺。

”两人踩着泥往村里走,茅草屋顶下的门大多关着,偶尔有扇门开条缝,

露出双眼睛 —— 不亮,像浸在水里的煤,盯着他们,不说话,也不招手。

走到村中间的晒谷场,才见着个穿蓝布对襟衫的老人,坐在石碾上抽旱烟,烟杆是黑檀木的,

杆尾挂着个小铜铃,和悬棺上的样式差不离。“老乡,能借宿一晚吗?” 苏晓走过去,

声音放轻,“我们是来拍风景的,车陷了,走不了。”老人的烟杆顿了顿,

目光落在林野的背包上,准确地停在装着《永绥厅志》的位置。“拍风景?

” 他的声音像砂纸磨木头,“盘龙山的风景,在崖上。你们,要去崖上?

”林野接过话:“我们就是拍点山景,不碰悬棺。” 他盯着老人烟杆上的铜铃,

铃身没刻图腾,只有圈简单的花纹,

但铃舌也是兽骨做的 —— 和悬棺上的铜铃是同一批手艺。老人没接话,

起身往晒谷场旁边的矮屋走,走了两步回头:“只能住一晚,别乱走。

”矮屋的墙是黄泥糊的,屋里飘着股草药味,靠窗摆着张木板床,

床底下堆着几捆晒干的艾草。老人把他们领进屋就走了,临走时说了句:“夜里别出门,

山里有东西。”门关上的瞬间,苏晓压低声音:“他知道我们要去悬棺。

” 她指了指窗玻璃,玻璃上贴着张黄纸,

纸上画的符号和铜铃图腾的 “禁” 纹完全一样,“这是辟邪的符,

但更像…… 警告我们别靠近悬棺。”林野摸了摸黄纸,纸边发脆,像是贴了很多年。

“他是守棺人,按祖训要拦着外人碰悬棺,但没赶我们走,说明不是恶意。

” 他想起第 1 章里视频里的黑影,“说不定,陈默当年就是被他们带走的,不是害他,

是护着他。”夜里的雨停了,村里静得能听见草生长的声音。林野躺在床上没睡,

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 —— 他总觉得老人的话里有话,“山里有东西” 不是指野兽,

是指守棺人的动作。到了后半夜,院墙外传来脚步声,很轻,踩在泥地上几乎没声音,

但林野还是听出了 —— 不止一个人,脚步声的节奏很齐,像在走仪式。他推醒苏晓,

两人贴着墙往外看: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见五个穿蓝布衫的人,手里捧着竹篮,

往村后的方向走。走在最前面的是白天的老人,竹篮里装着米酒、腊肉,还有一捆艾草,

艾草上挂着个小铜铃,走一步,铃响一声,“叮”,“叮”,声音在夜里飘得很远。

“是祭祀。” 苏晓掏出手机,调到手电筒模式,屏幕光调最暗,对着外面拍,

“守棺人给悬棺祭祀,按苗疆的规矩,这是‘喂山’,求巫祝保佑村子平安。

”林野盯着他们的路线:村后就是盘龙山的崖壁,悬棺就在那。祭祀的队伍走得很慢,

到了崖下的平地上,老人把竹篮里的东西摆成圈,然后拿出把青铜小刀,

在自己的手指上划了道小口,血滴在米酒里,搅拌均匀后,

往崖壁上洒 —— 正好洒在悬棺正下方的石头上。苏晓的手机屏幕亮了下,

是自动对焦的光。就这一下,老人猛地回头,目光像钉子一样钉在矮屋的窗户上。“谁在那?

” 他的声音变了,不再沙哑,带着点急,“出来!”苏晓的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林野赶紧捂住她的嘴,拉着她往屋后门退 —— 后门没锁,一推就开,外面是片竹林,

竹子长得密,能藏人。脚步声近了,踩在湿泥里的声音,像贴在耳边。

林野拉着苏晓往竹林深处跑,竹子的叶子刮在脸上,疼得像小刀子。跑了大概十分钟,

身后的脚步声没了,但能听见铜铃响,不是祭祀时的轻响,是急促的,像在找人。“停一下。

” 林野拉住苏晓,靠在棵粗竹上喘气,“他们没追来,是怕我们跑丢,不是要抓我们。

” 他掏出手机看定位,这里离崖壁不远,地势比村里高,能看见悬棺的影子在月光下晃。

苏晓把手机里的视频调出来,画面有点抖,但能看清祭祀的过程:老人滴血的动作,

竹篮里的物品,还有崖壁上被血洒过的石头 —— 石头上有个浅坑,

坑的形状和铜铃碎片的断口很像。“你看这个坑,” 苏晓指着屏幕,

“会不会是放铜铃的地方?”林野还没说话,远处传来铜铃响 —— 不是村里的方向,

是从他们旁边的竹林里传来的,“叮” 的一声,很轻,像有人在试探。他猛地抬头,

看见竹林深处有个黑影,站在两棵竹子中间,手里拿着个铜铃,铃身的光在月光下闪了下。

“别躲了。” 林野开口,声音放稳,“我们没恶意,就是想找陈默。三年前,

有个叫陈默的人来这里,你们见过他吗?”黑影没动,也没说话。过了几秒,

铜铃又响了一声,然后黑影转身往崖壁的方向走,走了两步停住,

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 像是在带路。“跟上去?” 苏晓攥紧手机,有点紧张。

林野点头:“他没伤害我们的意思,说不定是要带我们去见陈默。”两人跟着黑影走,

竹林越来越密,脚下的路渐渐变成碎石路,离崖壁越来越近。走到崖下的块平地上,

黑影突然不见了,只有风穿过竹林的声音。林野环顾四周,

看见平地上有个临时营地 —— 是苏晓之前搭的,帐篷还在,里面的睡袋没叠,

地上放着个相机,镜头盖没关,对着崖壁的悬棺。“这是我的营地。” 苏晓走过去,

拿起相机,“我昨天拍视频就是在这,后来看见黑影才跑回村里的。” 她突然顿住,

指着帐篷门口的泥地,“有脚印。”泥地上有串新脚印,尺码和林野差不多,

脚印旁边有个铜铃印 —— 是悬棺上那种铜铃的形状,印在泥里,很清晰。

林野蹲下来摸了摸脚印,还没干,是刚留下的。“是刚才的黑影留下的。” 林野起身,

看向崖壁上的悬棺,最中间那具悬棺的铜铃在月光下晃了下,像是在呼应地上的铜铃印,

“他是守棺人,知道陈默在哪,但不想让其他村民知道。

”苏晓把相机里的祭祀视频导进手机,然后删掉相机里的内容:“我不该偷拍的,

触怒他们了。” 她顿了顿,看向林野,“现在怎么办?营地在这,我们今晚只能住这了。

”林野点头,开始搭帐篷:“明天一早去悬棺,守棺人既然带我们来这,

就是默许我们靠近了。” 他刚把帐篷的支架搭好,

就听见身后传来铜铃响 —— 不是崖上的,是在营地外的竹林里,“叮” 的一声,很轻,

然后就没了声。他回头看,竹林里空荡荡的,只有月光洒在竹叶上,像撒了层霜。

苏晓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刚捡到的铜铃碎片,碎片上的纹路和林野锦盒里的那块能对上,

断裂处很新,像是刚从铜铃上掰下来的。“是刚才的黑影留下的。” 苏晓把碎片递给林野,

“他在给我们线索。”林野把碎片放进锦盒,和之前的那块拼在一起,

刚好组成半个 “引” 纹。他抬头看向崖壁上的悬棺,最中间那具悬棺的铜铃又响了,

这次的声音比之前长,像是在回应碎片上的纹路。“今晚别睡太死。

” 林野把帐篷的拉链拉到一半,留了条缝,能看见外面的动静,“守棺人没走远,

他们在盯着我们,也在保护我们 —— 从村里到这里,没人真的要伤害我们,

只是怕我们碰悬棺里的东西。”苏晓点了点头,把手机放在枕头边,屏幕亮着,

停在祭祀视频的画面上。夜里的风穿过竹林,吹得帐篷有点晃,

崖壁上的悬棺偶尔传来铜铃响,很轻,像在说悄悄话。林野摸着锦盒里的铜铃碎片,

想起陈默笔记本里的话:“守棺人不是敌人,是巫祝的守护者。” 他突然明白,

三年前陈默没失踪,是被守棺人藏起来了,藏在某个只有他们知道的地方,

比如 —— 崖壁的石缝里。凌晨的时候,林野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他拉开帐篷的拉链,

看见营地外的碎石路上有串脚印,往崖壁的方向走,脚印旁边跟着个铜铃,放在块石头上,

铃身刻着完整的 “引” 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是守棺人留下的。林野走过去,

拿起铜铃,铃身很沉,上面的 “引” 纹和碎片上的刚好能对上。

他回头看向帐篷里的苏晓,还在睡,呼吸很轻。林野把铜铃放进背包,

心里清楚:明天去悬棺,这铜铃就是打开机关的钥匙,也是找到陈默的关键。风又吹来了,

崖壁上的铜铃响了,这次是好几声,节奏和 “引” 纹的纹路刚好吻合。

林野抬头看向悬棺,最中间那具悬棺的棺盖好像动了下,露出条缝,里面黑黢黢的,

像是有双眼睛在看着他。第3章 悬棺群的声音陷阱天刚亮透时,崖壁上的露水还没干。

林野把登山绳系在营地旁的老松树上,绳头绑着个铁锚,

往崖壁的石缝里砸 —— 铁锚撞在岩石上,发出 “当” 的脆响,

惊飞了崖缝里的几只雨燕。苏晓背着相机包,手里攥着防滑手套,

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崖壁太陡了,得小心点。”林野抬头望,

盘龙山的崖壁是青黑色的石灰岩,被雨水泡得发滑,悬棺群像挂在墙上的木盒,

从山腰一直排到接近山顶的位置,最中间那具悬棺的铜铃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铃身的纹路比视频里看得更清楚:底层的山形纹刻得深,中层的铃铛纹里还嵌着细小红铜丝,

在光下泛着淡红,像是凝固的血。“跟着我走,踩我踩过的石缝。

” 他把背包里的《永绥厅志》拿出来,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上面写着,

悬棺群的排列按‘巫祝八卦’来,我们要走‘巽位’,避开‘坎位’的松动岩石。

”两人顺着登山绳往上爬,石灰岩的石缝很窄,只能塞进半只脚,苏晓的登山靴几次打滑,

鞋底蹭着岩石发出 “刺啦” 的声响。爬到离悬棺群还有十米时,

林野突然停住:“看上面的铜铃。” 苏晓抬头,看见每具悬棺的棺首都挂着个铜铃,

铃口朝向崖壁内侧,像是在守护着什么,“这些铜铃的位置不对,

正常悬棺的装饰铃会朝向外侧,这些朝向内侧,肯定是机关的一部分。”刚说完,

苏晓的手肘不小心蹭到了旁边一具悬棺的铜铃 ——“叮” 的一声,声音比夜里听着更脆,

像冰裂。林野的脸色瞬间变了:“别碰!” 但已经晚了,第二声铜铃响紧接着传来,

这次不是苏晓碰的,是旁边另一具悬棺的铜铃自己响了,然后是第三声、第四声,

整排悬棺的铜铃像被唤醒的蜂群,此起彼伏地响起来,铃身的红铜丝在响的时候泛着红光,

像活过来的蛇。“轰隆隆 ——” 崖壁突然震动起来,林野抓着登山绳的手猛地一紧,

感觉绳子在往石缝里陷 —— 不是绳子松了,是岩石在动。他低头看,

脚下的石灰岩开始往下掉碎石,细小的石子砸在苏晓的头盔上,发出 “嗒嗒” 的声。

“是声音机关!” 林野大喊,“声音频率触发了岩石的共振,再响下去崖壁会塌!

”苏晓的脸白了,想往回撤,却发现登山绳被震动的岩石卡紧了,动不了。“怎么办?

” 她的声音发颤,看着越来越多的碎石往下掉,最下面几具悬棺开始轻微摆动,

棺盖和棺身碰撞,发出 “吱呀” 的怪响,像有人在里面推。林野的目光扫过铜铃,

突然想起《永绥厅志》里的注释:“声控之械,需绝其声方止。” 他摸向背包,

里面有之前准备的隔音棉 —— 是用来保护相机镜头的,厚约两厘米,能吸收高频声波。

“苏晓,把你背包里的旧毛巾拿出来!” 他一边喊,一边把隔音棉撕成小块,

“我们得把铜铃的铃口堵住,让声音传不出去,机关就会停!”苏晓赶紧翻背包,

找出两条纯棉毛巾,递给林野。林野把隔音棉裹在毛巾里,做成一个个小棉团,

用登山绳的余段绑在铁钩上,对准最近的铜铃 —— 那铜铃还在响,

红铜丝的红光越来越亮。他屏住呼吸,把铁钩甩过去,铁钩勾住铜铃的挂绳,然后慢慢拉,

让棉团塞进铃口。“叮” 的一声闷响,铜铃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

红铜丝的红光也暗了一分。“有效!” 苏晓也学着林野的样子,做了个棉团,

甩向旁边的铜铃。但她的力气没林野大,铁钩没勾住挂绳,反而撞在铃身上,

铜铃 “叮” 地响了一声,崖壁又震动了一下,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掉下来,

擦着苏晓的胳膊砸在下面的岩石上,碎成渣。“小心!” 林野拉住苏晓的登山绳,

让她稳住,“先固定好自己,再甩棉团,瞄准铃口的正上方!” 他自己则加快速度,

接连堵住了三具悬棺的铜铃,每堵住一个,崖壁的震动就轻一分,铜铃的响声也越来越少。

最后剩下最中间那具悬棺的铜铃还在响,红铜丝的红光最亮,

崖壁的震动主要就是它引发的 —— 这具铜铃的图腾最完整,是 “唤” 纹的核心。

林野深吸一口气,把最后一个棉团绑在铁钩上,这次他调整了角度,等铜铃响到最高音时,

猛地甩出去 —— 铁钩准确地勾住挂绳,棉团正好塞进铃口,“叮” 的一声闷响后,

铜铃彻底没了声音,红铜丝的红光也消失了。崖壁的震动慢慢停了下来,碎石不再掉落,

悬棺也恢复了静止,只有风穿过悬棺群,发出 “呜呜” 的声,像在叹气。

两人趴在崖壁上喘了半分钟,苏晓的后背全是汗,把衣服都浸湿了。“刚才吓死我了。

” 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这机关也太邪门了,靠声音触发。”林野解开登山绳,

爬到最近的一具悬棺旁 —— 这是外层悬棺,棺身是楠木的,表面有层厚厚的青苔,

棺盖和棺身之间有条缝隙,像是之前被人打开过。“这具悬棺被动过。

” 他用手套擦去棺盖上的青苔,露出里面的图腾 —— 是 “唤” 纹的一部分,

和铜铃碎片上的纹路能对上,“陈默可能来过这里。”他从背包里拿出撬棍,

小心地插进棺盖的缝隙里,慢慢用力 —— 楠木棺盖已经有些腐朽,

“吱呀” 一声被撬开一条更大的缝,里面黑黢黢的,飘出股淡淡的霉味,

混着点松节油的味道。林野打开手电筒,往里面照:棺里没有尸体,

只有些零散的物品 —— 一个生锈的铁壶,一把青铜小刀和守棺人老人用的那把很像,

还有半本用防水布包着的笔记本。“是陈默的笔记本!” 苏晓凑过来看,

手电筒的光落在笔记本的封面上,上面有个小小的 “默” 字,是陈默的笔迹。

林野把笔记本拿出来,防水布上还沾着点青苔,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迹有些潦草,

是用圆珠笔写的,墨水有点晕,像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写的。

笔记本里记的大多是陈默三年前的考察记录:“盘龙山悬棺群共十七具,

外层十五具为‘护棺’,

核心两具为‘巫祝主棺’与‘侍从棺’”“铜铃图腾分‘唤、引、禁’,‘唤’在悬棺铃,

‘引’在……” 写到这里,字迹突然断了,后面的纸被撕掉了,只剩下参差不齐的纸边。

再往后翻,是几幅画:一幅画着悬棺群的排列,在最西北的位置画了个圈,

标着 “主棺”;另一幅画着主棺的入口,在崖壁的石缝里,石缝旁边有个铜铃的图案,

标着 “需‘唤’‘引’同启”。“主棺在悬棺群的最深处,也就是西北隅。

” 林野指着画,“陈默当年找到这里,解开了外层悬棺的机关,然后去了主棺的方向,

但不知道为什么,笔记本被撕了一半,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没来得及写完。

”苏晓接过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个小小的符号 —— 是 “引” 纹的一部分,

和林野锦盒里的碎片拼起来的图案一样。“这个符号,

和你那块铜铃碎片上的‘引’纹完全一样。” 她抬头看向悬棺群的西北方向,

“主棺就在那边,我们现在过去?”林野点头,把笔记本放进防水袋里,

塞进背包:“先检查下这具悬棺里还有没有其他线索。” 他用手电筒仔细照了照棺内,

在棺底的角落里,发现了个小小的铜铃碎片 —— 比林野之前的那块小,

上面刻着 “唤” 纹的一角,断裂处和悬棺上的铜铃吻合,

“这是从悬棺的铜铃上掰下来的,陈默当年可能是为了带走线索,才掰了碎片。

”他把碎片也放进锦盒,然后盖好棺盖,

尽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 不想让守棺人知道他们动过外层悬棺。“我们往西北方向走,

主棺的入口在石缝里,得仔细找。” 林野重新系好登山绳,“刚才的机关提醒我们,

主棺的机关肯定更复杂,得小心。”两人顺着悬棺群往西北走,崖壁上的石缝越来越多,

有的石缝里还长着蕨类植物,叶子上挂着露水。走了大概二十分钟,林野突然停住,

指着前面的一道石缝:“你看,这道石缝的形状不对。”那道石缝有半米宽,

高度能容一个人进去,石缝的边缘很整齐,像是被人凿过,

缝口的岩石上刻着个模糊的符号 —— 正是 “引” 纹的完整图案,

和林野背包里的铜铃上的纹路一模一样。石缝里面黑黢黢的,用手电筒往里照,

能看见里面有个模糊的木盒形状,像是悬棺的棺身。“这就是主棺的入口?

” 苏晓的声音有点激动,“陈默肯定进去过。”林野却皱起了眉:“不对,

石缝的入口处没有机关触发的痕迹,太顺利了。” 他蹲下来,摸了摸石缝边缘的岩石,

发现上面有层淡淡的粉末 —— 不是岩石的粉末,是某种陶土的粉末,

“这里面可能有其他陷阱,比如…… 蛊瓮。

”他想起《永绥厅志》里的记载:“巫祝主棺旁多置蛊瓮,以虫守之,触之则醒。

” 他从背包里拿出低温喷雾,握在手里:“你跟在我后面,进去后别碰任何东西,

尤其是陶制的容器。”两人慢慢走进石缝,里面比外面暗很多,

手电筒的光只能照到前面两米远的地方。石缝里的空气很闷,飘着股淡淡的土腥味,

走了大概十米,前面出现了一个宽敞的空间 —— 是个天然的岩洞,

洞中央放着一具巨大的楠木棺,比外层悬棺大两倍,这就是巫祝主棺。主棺的旁边,

果然放着两个半人高的陶瓮,瓮身刻着和铜铃一样的 “禁” 纹,瓮口用红布封着,

红布上还系着个小铜铃。“蛊瓮。” 林野压低声音,“别靠近,红布一掉,蛊虫就会出来。

” 他的目光落在主棺的棺盖上,上面刻着完整的 “唤、引、禁” 三纹,

三纹的中心有个小孔,像是用来放什么东西的 —— 林野突然想起背包里的铜铃,

铃身的 “引” 纹中心也有个小孔,刚好能和棺盖上的小孔对上。

“我们得先确认里面有没有陈默的线索。” 苏晓的手电筒光落在主棺的棺身上,

“但这蛊瓮挡着,怎么靠近?”林野还没说话,

突然听见身后传来 “叮” 的一声 —— 是石缝入口处的铜铃响了。他猛地回头,

手电筒的光扫过去,看见石缝口站着个黑影,手里拿着个铜铃,

正是之前在营地留下铜铃的守棺人。黑影没说话,只是对着林野举了举铜铃,

然后指了指主棺的棺盖,又指了指蛊瓮,像是在提醒他们什么。“他是来帮我们的?

” 苏晓有点惊讶。林野却觉得不对劲:守棺人一直阻止他们靠近悬棺,现在却主动出现,

肯定有原因。他盯着黑影手里的铜铃,突然发现铃身的 “引” 纹比自己背包里的更完整,

而且铃舌不是兽骨,是铜做的 —— 这是 “引” 纹的钥匙铜铃。

黑影似乎看出了林野的疑惑,把铜铃放在石缝口的岩石上,然后转身就走,消失在石缝外。

林野走过去,拿起铜铃,铃身很轻,上面刻着一行小字:“声止则瓮开,声启则棺开。

”“声止?声启?” 苏晓凑过来,“是指铜铃的声音吗?刚才的机关是声音触发,

现在蛊瓮和棺盖也需要声音控制?”林野点头,把铜铃和自己背包里的铜铃放在一起,

两个铜铃的 “引” 纹刚好拼成完整的图案:“刚才我们堵住了‘唤’纹铜铃的声音,

让机关停止,现在可能需要用‘引’纹铜铃的声音,来打开蛊瓮和棺盖。

但怎么控制声音的频率,不让机关再次触发?”他翻开陈默的笔记本,

找到那幅画着主棺入口的图,图旁边有行小字:“消音则瓮静,共振则棺启。

” 林野突然明白了:“消音棉!我们用消音棉控制蛊瓮周围的声音,让蛊瓮保持静止,

然后用‘引’纹铜铃的特定频率,共振打开主棺的棺盖!”苏晓赶紧拿出剩下的隔音棉,

在蛊瓮周围的岩石上贴满,形成一个隔音圈 —— 这样即使铜铃响,

声音也不会传到蛊瓮那里,不会激活里面的蛊虫。林野则拿着两个 “引” 纹铜铃,

走到主棺旁,按照笔记本上画的 “引” 纹纹路,轻轻晃动铜铃 ——“叮、叮、叮”,

声音很轻,但很有节奏,和 “引” 纹的纹路起伏完全一致。随着铜铃的响声,

主棺的棺盖开始轻微震动,棺盖上的 “唤、引、禁” 三纹慢慢亮起红光,

和之前铜铃上的红铜丝一样。林野加快了晃动的节奏,铜铃的声音频率也随之升高,

棺盖的震动越来越大,最后 “吱呀” 一声,向上抬起来一条缝 —— 里面黑黢黢的,

飘出股淡淡的檀香,和外层悬棺的霉味完全不同。“棺盖开了!” 苏晓的声音有点激动,

想往前走,却被林野拉住了。“等等。” 林野的手电筒光往棺盖的缝隙里照,

突然看见里面有个东西在动 —— 不是蛊虫,是一张纸,被风吹得轻轻晃。

他用撬棍小心地把棺盖再撬开一点,伸手进去,把那张纸拿出来 —— 是张照片,

照片上是陈默,站在主棺旁,手里拿着个陶瓮,背景里能看见守棺人老人,两人似乎在说话,

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字:“主棺无宝,日记在侍从棺,小心外来人。”“外来人?

” 林野皱起眉,“不是守棺人,是其他想抢线索的人?” 他抬头看向石缝外,

风从外面吹进来,带着点铜铃的响声 —— 不是他们手里的铜铃,是悬棺群方向传来的,

而且越来越近,像是有人在碰外层悬棺的铜铃。苏晓也听见了:“是不是守棺人?

还是…… 其他人?”林野把照片放进防水袋,然后盖好主棺的棺盖,

只留一条缝:“不管是谁,我们得先找到侍从棺,拿到日记。陈默的照片说日记在侍从棺,

侍从棺应该就在这附近。” 他用手电筒照向岩洞的四周,在主棺的左侧,

发现了一具较小的悬棺 —— 比外层悬棺大一点,棺身上刻着 “侍从” 两个字,

是古篆体。“找到了!” 苏晓走过去,想打开棺盖,却被林野拦住:“先听外面的动静,

铜铃响得不对,像是有人在故意触发机关。”外面的铜铃响声越来越密集,

还夹杂着人的喊声 —— 不是守棺人的声音,很嘈杂,像是有好几个人。林野走到石缝口,

往外看了一眼,手电筒的光扫到几个穿着登山服的人,正在外层悬棺旁乱碰铜铃,

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把刀,正在撬悬棺的棺盖。“是外来的盗墓团伙!” 林野的脸色变了,

“他们是冲着巫祝的宝藏来的,肯定跟踪我们过来的!”苏晓也紧张起来:“那我们怎么办?

他们人多,我们打不过。”林野想了想,把两个 “引” 纹铜铃放进背包,

然后拿起低温喷雾:“先打开侍从棺,拿到日记,然后用声音机关把他们困住。

刚才我们知道怎么关闭机关,也知道怎么触发,只要把他们引到悬棺群的‘坎位’,

那里的岩石松动,触发机关后,碎石能困住他们。”他走到侍从棺旁,

用撬棍撬开棺盖 —— 里面没有尸体,只有一个木盒,

木盒上刻着 “巫祝日记” 四个字。林野打开木盒,里面果然有一本线装的日记,

纸页已经泛黄,封面是牛皮做的,很结实。他把日记放进背包,然后盖好棺盖,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香软桃花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