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兄弟登基后要免我兵权我在北地守关三年,等来了陆江登基为帝的消息。
与此同时传来的是他要册封皇后----张芸。我和张芸是指腹为婚。两小无猜,
现在她却成为了皇后。我和陆江是自小长大的兄弟,他原本是不受宠的刘嫔妃所生,
根本没有机会克继大统。是我,在边关厮杀三年,换来大雍朝的太平。
是我在边关喊出了若是陆江不能称帝,我将领军冲向京城的话。现在,他称帝了,
却把我的“未婚妻”册封为皇后。可笑的是,张芸居然是愿意的。最可笑的是,
他还要对我明升暗降,要册封我为楚王,回京受赏。或许我回京后等着的只有屠刀吧,,,
好心计啊,,,,---------朔风卷着雪粒子砸在甲胄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我倚着城楼的明柱,指尖摩挲着腰间那枚磨得发亮的虎符。三年了,
从大雍朝启元二十七三年的暮春到六年初冬,我萧策守在这雁门关,守着身后千里江山,
也守着一个承诺。“将军,京城来的八百里加急!” 亲兵的声音穿透风雪,
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我猛地直起身,甲片碰撞间竟有些晃神,这三年里,
我无数次梦到这一天,想着陆俊称帝,而他册封张芸为我的夫人。。
可展开明黄卷轴的那一刻,雪似乎下得更紧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将军萧策,
戍边三载,护国安邦,厥功甚伟。特册封萧策为楚王,即刻回京受赏,并观礼迎娶大典。
”后面的文字我已经不看了,耳边只剩下风雪呼啸的声音。张芸,那个与我指腹为婚的女子,
如今要成为陆江的皇后。而陆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
那个曾经在我面前哭诉自己永无出头之日的皇子,如今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三年前,
大雍朝内忧外患,北方蛮族频频入侵,朝中皇子为争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陆江母亲早逝,
在宫中备受欺凌,根本没有机会继承大统。是我,主动请缨镇守雁门关。我在边关浴血奋战,
多少次身中数箭,多少次差点战死,只为给陆江争取时间,稳固他的势力。
我还记得启元四年那个寒夜,蛮族大军压境,我带着残部死守城楼。粮草断绝,援兵未至,
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就在我以为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对着城下的蛮族大军,
也对着身后的将士们喊出了那句话:“誓守边关”启元五年,边关稳定,
京城传出晋王要刺杀陆俊的事儿,我又喊出“今日我萧策在此立誓,
若陆江殿下不能登基为帝,我便领军南下,直捣京城,为殿下扫清障碍!
”那句话传遍了大雍朝的每一个角落,也让陆江在朝中的地位瞬间稳固。
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纷纷倒向陆江。可他们不知道,我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
已经做好了谋逆的准备。我以为,我和陆江之间的兄弟之义,足以支撑我们共掌天下。
可现在,他登基了,却要册封张芸为后。我想起去年张芸给我写的信,
信中说她在京城一切安好,让我安心守边,等我回去就举行婚礼。“将军,您没事吧?
” 张平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他是张芸的弟弟,三年前还是个连剑都握不稳的纨绔子弟。
是我,手把手教他骑马射箭,教他领兵打仗,把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培养成了如今的边关副将。
我以为,就算张芸变了心,张平也会念及我们之间的师徒之谊。“将军,陛下让您即刻回京,
您还是赶紧收拾一下吧。” 张平的声音带着一丝催促,眼神却有些闪躲。我看着他,
突然觉得有些可笑。我带了他三年,却忘了他始终是张芸的弟弟,是张家的人。“回京?
” 我冷笑一声,“回去接受他陆江的封赏,看着他和张芸举行封后大典吗?
”张平脸色一白,急忙说道:“将军,陛下也是一片好意,册封您为楚王,
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再说,姐姐她……”“住口!” 我打断他的话,“张芸现在是皇后,
不是你那个可以随意谈论的姐姐。我定然是要回京的,倒不用你来催促。”张平笑了,
只要他能替代我成为边关守将,没有了军权的我就是待宰羔羊。可他和他的姐姐张芸,
还有称帝的陆江却忘记了我手里还有一张底牌。
----------------第二章 刺杀第二天一早,边关门外,
亲王规格的车轿已经备好了,明黄色的绸缎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张平带领着边关诸将,站在车轿旁给我送行,脸上满是 “恭敬” 的笑容,
可眼神里的算计,却藏都藏不住。我翻身上马,没有坐那华丽的车轿。
身后的将士们沉默不语,他们跟着我征战三年,此刻心中的疑惑,或许并不比我少。“诸位,
我走之后,雁门关就交给你们了。” 我勒住马,回头看向众人,“守住这边关,
就是守住我们的家。”说完,我不再看张平那虚伪的笑脸,双腿一夹马腹,
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跟着十多个亲卫。我没有乘坐那亲王规制的车轿,
那不是我的,身后的雁门关,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就像我曾经坚信不疑的兄弟之义,
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都在这一刻,碎得彻底。离开边关三十里,前方出现一片密林。
寒风穿过树林,发出 “呜呜” 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暗处低语。我心中一动,
多年的战场经验,让我瞬间警觉起来。就在这时,几道黑影突然从树林中窜出,
手中的长刀泛着寒光,直逼我而来!我瞳孔骤缩,这些人的动作迅捷利落,招式狠辣,
那是皇宫内卫特有的手段。陆江,你竟然真的容不下我!我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
侧身避开迎面而来的一刀。刀锋擦着我的肩甲划过,。身后的亲兵也反应过来,
纷纷拔刀迎敌。“萧策,今儿,便是你的死期,” 为首的刺客冷声说道,
手中的刀再次挥来,招招致命。剑光与刀光在雪地里碰撞,鲜血很快染红了脚下的白雪。
我一边应对着刺客的围攻,。陆江既然敢派皇宫内卫来杀我,
就说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或许,在我离开雁门关的那一刻,
张平就已经控制了军中的势力。可他千算万算,还是漏了一点。我早在三年前,
就已经在这雁门关到京城的路上,布下了自己的人手。“兄弟们,随我杀出去!
” 我大喝一声,手中的剑突然发力,刺穿了一名刺客的胸膛。就在这时,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嘹亮的号角声 —— 那是我的暗卫,终于到了!
刺客们听到号角声,脸色顿时变了。为首的刺客见势不妙,想要下令撤退,
可我怎么会给他们机会。“今儿,你们一个都别想走!”一场恶战,在这片密林之中展开。
雪花还在不停地下着,落在我的脸上,融化成水。或许已经登基为帝的陆江都忘记了,
我有一只暗卫。这支暗卫还是五年前设置的。那时候陆江只是个不受宠的皇子,他对我说,
他想称帝。而张芸那时候还是我的未婚妻,她给我说,一定要辅佐陆江,否则她就不嫁给我。
我们三个是从小长大的,那时候的我,还傻傻地以为张芸的心思全在我身上,
她劝我辅佐陆江,是因为她相信我能助陆江成就大业,也相信我们的未来会因此更好。
我甚至觉得,她不过是因为我们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她希望我们都能好。
可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张芸或许早就和陆江串通好了。她劝我辅佐陆江,
哪里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分明是为了她自己能登上皇后的宝座。她知道我对她的心意,
知道只要用 “不嫁给我” 作为筹码,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为陆江赴汤蹈火。
我像个傻子一样,为了他们的 “宏图伟业”,在雁门关浴血奋战三年,差点丢了性命,
换来的却是兄弟的背叛、爱人的离弃,还有这一场赶尽杀绝的刺杀。不回京城了,
陆俊能派人在这里刺杀我,那就还会有别的手段。就算我回到了京城,肯定会先被软禁,
之后就毒杀了。我手里的这支暗卫有五千人,都是在边关冲杀过的。
他们在大雍朝早已没有了身份,作为战死的将士让我隐藏了起来。
这支暗卫原本是我想用来帮助陆俊登基的。别看我曾经喊出“若不是陆俊登基,
我将带兵杀到京城”的话,可万一不成呢?因而我还备用了一只暗卫。我曾经给陆俊说过,
但只是大概提了一下当时的陆俊还以为这支暗卫最多几百人呢。我现在手里有五千暗卫,
这当然不能支撑我造反,但我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谋划。我“消失”了,
第三章 密谋此刻的皇宫里,养心殿的烛火亮得刺眼。陆江焦躁地踱着步,
明黄色的龙袍在他身上显得有些宽大,衬得他越发瘦削。他猛地停下脚步,指着殿外,
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都三天了,还是没找到萧策的踪迹!
他会不会…… 会不会已经带着暗卫藏起来了?”坐在一旁的张芸脸上却没半分慌张。
她抬眼看向陆江,语气平静:“陛下莫慌,萧策如今没了兵权,就算有暗卫又如何?
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他若真有本事,当年也不会轻易交出边军兵权。”“可他有旧部!
” 陆江猛地一拍桌子,茶盏里的茶水溅了出来,“万一那些旧部有上万人,
他要是联合藩王……”“陛下多虑了。” 张芸放下茶杯,起身走到陆江身边,
声音放得更柔,“萧策当年不过是随口一提,臣派人查过,他所谓的旧部,最多不过几百人,
都是些伤残老兵,掀不起什么风浪。如今他说不定是怕了,躲了起来。
”陆江的眼底的不安仍未散去。他总觉得萧策不是那种会轻易认输的人,当年在雁门关,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都能死守三个月,如今怎么会轻易怕了?张芸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
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陛下若是不放心,臣妾倒有一计。
萧策在京城不是还有个弟弟萧屿吗?那萧屿不过是个文弱书生,咱们把萧屿抓起来,
对外就说他勾结反贼,萧策若是还活着,定会现身救他。”陆江眼睛一亮,
拍着大腿道:“好就这么办!朕这派人去抓萧屿,把他关到大牢里,”而此时的破庙中,
我正对着一张地图沉思。他派去京城的暗卫已经传来消息,陆江果然派人去抓萧屿了,
幸好他早有准备,让暗卫提前将萧屿护送出了京城,如今萧屿已经安全抵达了江南。“陆江,
张芸,你们以为抓了萧屿就能逼我现身?” 我指尖落在地图上江南的位置,眼神变得锐利,
“你们太小看我了,也太小看我这五千暗卫了。”他拿起令牌,对着门外喊道:“传我命令,
让潜伏在江南的暗卫护住我的弟弟。咱们去冀州。”“主子,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 门外的暗卫首领有些担忧,“咱们的力量还不够强,若是被陆江察觉,
恐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我摇了摇头,眼神犀利:“不冒险,就没有生路。
陆江和张芸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冀州別驾李贺曾经是我的副将,
而冀州就在北地边关的南边,我要先隐藏在冀州,没有多久,各地的文书都铺满了,
那文书上赫然的写着我要造反。可老百姓不相信,因为是我守在边关三年,这才让王朝安稳,
让百姓不受刀兵之苦,,三日后,我和一千暗卫分为五路悄然抵达冀州城。
城门处张贴着捉拿我的告示,守城士兵仔细盘查着进出的人,我低垂着头,
将通关文牒递了过去,指尖微微用力,士兵快速核对文牒后便放了行。入城后,
我直奔李贺府邸。府门紧闭,显然平日里少有访客。我叩了叩门环,
按照约定的暗号轻敲三下,停顿片刻后再敲两下。片刻后,侧门打开一条缝,
一个老仆探出头来,见是萧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侧身将他们迎了进去。“将军,
您怎么来了?” 李贺拄着拐杖从内堂走出,他左腿微跛,身形比当年消瘦了些,
但眼神依旧明亮。见到我后,他快步上前,一把抓住萧策的手臂,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担忧,
“京城的告示都传遍了,说您要造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叹了口气,
将京城的变故一五一十地告知李贺。从陆俊夺他兵权,到派人刺杀,
再到陆江与张芸欲抓萧屿逼他现身,每一句话都让李贺怒目圆睁。“这群奸贼!
当年若不是将军您在雁门关死守,他们哪有安稳日子过!”将军放心,冀州虽小,
但我这别驾不是白当的,您别看我这里门庭冷落,可我手下有三千兵马。”我心中一暖,
拍了拍李贺的肩膀:“我此次前来,并非要立刻起兵。我你只听我吩咐就成。。”正说着,
门外传来暗卫的通报:“主子,百姓对‘造反’文书议论纷纷,大多不信,
还有不少人自发为您辩解。”我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果然如我所料如今,
我们只需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而此时的京城,朝堂上已是一片腥风血雨。
第四章 造势几位曾与我一同戍边的老臣,在朝堂上为我伸冤,说我忠心耿耿,
绝不可能叛敌,。可陆江却拍案而起,指着那些老臣怒喝道:“你们这群人,
分明是与萧策勾结,想一同造反!来人啊,把他们都打入大牢,”士兵们蜂拥而上,
将老臣们拖拽出朝堂。阶下的臣子们大多吓得浑身哆嗦,纷纷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唯有左丞相张元依旧挺直脊背,脸上带着一丝狠色,他向前一步道:“诸位大人,
咱们是陛下的臣子,就要听陛下的号令,为陛下解忧。萧策叛敌,证据确凿,
岂能因以往的功劳就抵消?”张元话音刚落,刑部尚书王显立刻上前,躬身道:“陛下,
张丞相言之有理,我等臣子定然是要为陛下解忧的。臣有一计,定然能引萧策现身,
将其捉拿归案。”陆江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微微垂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装作一副极为不忍的模样。他缓缓抬眼看向张元,
眼神里的暗示再明显不过 —— 即便要对付萧策,
也不能让他落下 “不顾兄弟” 的骂名,朝堂上只能是萧策 “执意造反”,
而非他这个 “皇帝” 容不下功臣。张元瞬间领会了陆江的心思,
侧身对王显沉声道:“有话快说,陛下还等着你的良策。”王显连忙点头,
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张大人,萧策的弟弟萧屿虽然侥幸逃脱,但萧策的九族还在京城!
萧策造反,按律当诛九族,陛下可下一道圣旨,将萧策的族人全部抓入大牢,再昭告天下,
说只要萧策回京自首,陛下便会赦免他的族人。如此一来,既显得陛下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