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独一份的东西,谁都想抢个先手。
不光是各大酒楼,来往客商。
一些豪门贵族也纷纷开始打听这醉仙酿。
市面上醉仙酿供不应求,冯尚武开始分派订单。
光订钱就要三成,可还是挡不住来要货的人。
有镇国府背书,这些人也不担心他跑了。
而是怕下订晚了,晚拿到货。
小小一间酒铺,便开始日进斗金。
只小半月冯尚武的账面上就躺了上万两。
有了钱怎么办?
当然是挥霍。
先要给家里诸位长辈添置了衣衫和首饰。
衣服料子要最华美的,首饰必须是纯金的。
冯田原本想斥责几声,可在收到一柄刀据说是千金不换的宝刀之后也就没了声响。
在这个时代官宦子弟都瞧不起商人,闲言碎语自是少不了的。
可架不住银子实实在在啊。
穿越一回,没有逛过青楼算哪门子穿越?
冯尚武以前不逛青楼,单纯是因为穷。
出门几十两银子是有的,再多就没有了。
在那种小金窟万一让那些世家弟子次挤兑又拿不出钱来撸起袖子打人可就丢人了。
现在有钱了,那青楼必须逛一逛。
这做皮肉生意其实也分三六九等。
下等的窑子勾栏之地,莫说是才艺,姿色也很平庸。
可要说青楼画舫却是高雅很多。
光有银子也只能找些普通的侍女。
稍有名气的必须花点心思。
至于花魁,青易是不见客的。
便是见客,也是人家挑主顾,而在这个地方用权势压人传出去是会被笑话的。
华灯初上,冯尚武便带着护卫去了京都最大的飘香院。
听说名动京都的妙妙姑娘出演的日子便是今日。
冯尚武便要瞧瞧这古代的明星到底是如何出彩。
飘香院布置还算豪华,不愧它销金窟的称号。
最大中庭之中摆了几张圆桌,而这些桌子对面便是妙妙姑娘演奏的舞台。
这一桌六个椅子,一个席位便是十两银子。
冯尚武单人独占一桌,白纸扇展开轻摇,上书两个大字,“有钱”冯尚武刚坐下,余光便扫见不远处一张桌子上的人冲他指指点点。
仔细一看不由乐了,都是熟人。
谢家的谢安刚打过,现在还不敢首视他。
老王家的王首,倒是向他投来愤恨的目光。
有半年多没打他了,许是忘得疼。
要再努力些,不能忘了本。
至于其他几桌竟有几个不认识的。
这京都的纨绔还真是多,竟有这么多本世子没打过的?
还是因为打过只是长的没啥特点给忘了?
冯尚武正想着他那导人向善的事业,舞台上丝竹之声渐渐响起,舒缓的音乐之中琵琶声乍然响起。
琵琶,作为弹拨乐器首座所习者甚众,然而能弹好的却是寥寥。
而这个乐者弹的确实极好。
琵琶叮咚声,带着一种惬意的安宁,让人的心绪慢慢放缓,不觉沉醉其中。
冯尚武犹记得自己上一世去寻萤火虫。
在一个不知名的溪边。
见过那么星星点点。
远谈不上漫天飞舞。
与想象中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就是那么一瞬。
竟然没有丝毫的不甘心。
居然还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美好。
一曲完毕,琵琶声骤停。
冯尚武从乐曲的余韵之中醒过来,将注意力转向乐者。
正如人们常说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
冯尚武就觉得自己己经沉溺在这个温柔的笑容之中。
他并非没有见过这种惊艳的女子,相反上一世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中,真真假假的美女充斥在他的视野之中。
但那并没有给他真实的感觉。
而眼前的女子就在他的身边。
是他可以触碰到的,美的让人沉醉。
妙妙抱着琵琶向台下的众人鞠躬“小女子不才,以琵琶壮声色,盼诸位才子,以诗会友。
若有上佳之作,可入幕相谈。”
众人暗自点头。
这是出题,花魁娘子选入幕之宾也是风雅的紧。
一时间眉头紧锁,搜肠刮肚盼望写出一首好诗夺取佳人青睐。
奈何这作诗不是说来就来的本事,片刻之间作出一篇佳作,何其难也。
“有了”谢安那一桌一个白衣书生站了起来“明眸映皓齿,绛色点朱唇。
素手拨琵琶,疑是梦中人。”
这人念罢,同桌的人便叫起好来。
其他几桌也暗暗点头。
能坐在这里的非富即贵,却不是真的才华横溢。
能做出这样的诗,就算是拔尖儿了。
妙妙皱了皱眉。
这诗倒也通畅,但也只是辞藻堆砌,少了韵味。
根本谈不上好。
冯尚武看下那摇头晃脑的白衣书生,想了想没想起来是谁,但看他欠揍的样子又好像是打过。
不由的有些自责,看样子是当初没注意人家长相就打了。
白衣书生听着周围人的恭维,骄傲的像只企鹅,一脸希冀的望向妙妙“不知姑娘以为此诗如何?”
“这…”“人家不好意思说,你心里还没点数?”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了过来,缓解了妙妙的尴尬。
众人向着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却是那独占一桌的纨绔世子。
“莫要猖狂,这里不是你斗狠的地方。”
谢安认出了冯尚武,壮着胆子喊道。
其他人也纷纷出言附和道“就是!
你懂什么诗词?
莫要唐突了美人。”
“你这纨绔,又要耍横。”
冯尚武看着一群纨绔喊自己纨绔。
不由的叹口气,还是教育的不够深刻呀。
合上扇子站了起来。
周围的人都不由的往后缩了缩。
冯尚武看自己仅凭气势就镇住了他们,满意的点点头。
说道“既然是作诗,那不妨看看我这一首。”
说着站首了身体,斜仰着头沉声道抱月如何明,怀风殊复清。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
芳袖幸时拂,龙门空自生。
妙妙细细品味几遍,美目放出光彩。
这诗有景有情,还有物。
不仅文字优美,对琵琶也是所知甚多形容贴切。
此诗可以传世。